本网站专注于收集中山入户户口咨讯,免费帮助网民解读中山户籍政策。并非政府职能部门,请勿混淆
。如权利人发现存在侵权,请及时与本站联系,请勿抄袭,以及照搬,否则必追究!
中山入户网联系人:何老师手机号码:18923309557
传真号码:88928848
地址:中山市西区彩虹大道11号美银国际大厦11号1幢704卡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强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山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中山入学,进一步推进人才强市策略,增强人才引进度、开放度和精准度,更好地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按照《中山市培养引进紧缺适用人才导向目录制定发布暂行办法》(中人才〔2010〕1号)的规定,定期编制发布《人才导向目录》(以下简称《目录》)。
一、目录的意义
根据《中共中山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中山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成本行动计划(2016-2018年)》、《中山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短板行动计划(2016-2018年)》的要求,依据中山市各产业的发展特点,综合考虑各镇区经济发展现状及特点,重点突出各镇区产业特色,为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提供指导性导向,促进人才有序集聚,为建设幸福中山、和美中山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与战略支持。
二、《目录》的基本结构
《目录》基于中山市紧缺适用人才需求调查而制定,主要内容包括行业、岗位名称、专业或工种、中山入学、人才类别、学历、专业技术资格、职业资格或从业资格、最低工作年限要求、人才紧缺适用指数。行业是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代码表(GB/T4754-2011)分类;岗位名称由企事业根据需求情况填写;专业或工种是指任职的专业知识背景或是规范性工作种类要求的工作能力水平;人才类别是根据《中山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的人才划分方式;学历是指博士、硕士、本科、大专、中专等学历资格;专业技术资格或职业资格按照高、中、初专业技术任职资格(职称)情况填写;人才紧缺适用指数是结合企业填写问卷以及中山市相关规划导向形成,用星号标注,五星级代表紧缺适用指数最高,一星级代表紧缺适用指数最低。
三、目录调查情况
(一)调查方案
《目录》采取问卷调查、实地考察、深度访谈、数据收集等方式开展,先后分三批具体实施。
第一批调研以中山市统计局提供的企业数据为总企业样本,综合考虑各镇区的产业分布特点,针对不同规模层次的企业,采用等比例的方法进行抽样。最终回收有效样本问卷共1062份,覆盖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课题组还针对调研结果,抽取部分企业进行深度访谈。通过第一批调研,使得本次目录数据的收集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覆盖性。
第二批调研根据中山市统计局提供的企业数据,选择重点规上企业500家进行需求调研和数据采集分析汇总,进一步补充重点企业对紧缺适用人才的需求。通过第二批调研,使得本次目录数据收集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导向性。
第三批调研对市直事业单位及24个镇区的事业单位全面发放调查问卷,有效弥补了抽样调研对事业单位覆盖不足的缺陷。
(二)紧缺适用人才导向目录的确立
依照《中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山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成本行动计划(2016-2018年)》的政策导向,结合企事业单位调研情况,侧重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半导体照明、光电、装备制造业、物流产业、能源保障行业,并补充了社会工作、教育、政法、宣传文化、医疗卫生等领域的紧缺适用人才,最终形成目录。
(三)创新点
一是覆盖面更广。经多次大范围调研,涉及到各个行业和各镇区企事业单位,覆盖面更加广泛;二是重点突出。更加突出中山市十三五规划重点发展产业,更加具有代表性;三是适用性强。删除了地区导向,增强了人才导向目录的适用性;四是规范性强。采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代码表,分类更加规范。五是导向性强。增加了人才划分方式的人才类别、细分了学历、专业技术资格、职业资格或从业资格的要求,使紧缺的人才类别导向性更强。
四、统计数据
(一)行业类型统计数据
根据调查统计,最缺人才的行业主要有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等。具体的各个行业类型占总样本数的统计数据如下表1。
表1 行业类别统计表
行业名称 | 占总样本百分比(%) |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 15.2 |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 10.9 |
金属制品业 | 5.7 |
通用设备制造业 | 5.3 |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 5.1 |
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 | 4.1 |
食品制造业 | 4 |
家具制造业 | 3.7 |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 3.4 |
纺织服装、服饰业 | 2.7 |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 2.3 |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 2.3 |
医药制造业 | 2.2 |
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 2.1 |
教育 | 2 |
专用设备制造业 | 2 |
零售业 | 1.9 |
卫生 | 1.8 |
商务服务业 | 1.6 |
造纸和纸制品业 | 1.6 |
批发业 | 1.5 |
汽车制造业 | 1.5 |
纺织业 | 1.2 |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 | 1.2 |
货币金融服务 | 0.9 |
仪器仪表制造业 | 0.9 |
房地产业 | 0.8 |
文化艺术业 | 0.8 |
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 | 0.7 |
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 | 0.7 |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 0.6 |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 0.6 |
农、林、牧、渔业 | 0.6 |
农副食品加工业 | 0.6 |
造纸及纸制品业 | 0.6 |
专业技术服务业 | 0.6 |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 0.6 |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 0.5 |
道路运输业 | 0.5 |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0.4 |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 0.4 |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 0.4 |
社会工作 | 0.4 |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 0.4 |
新闻和出版业 | 0.3 |
住宿业 | 0.3 |
租赁业 | 0.3 |
仓储业 | 0.2 |
房屋建筑业 | 0.2 |
广播、电视、电影和影视录音制作业 | 0.2 |
机动车、电子产品和日用产品修理业 | 0.2 |
其他制造业 | 0.2 |
保险业 | 0.2 |
公共设施管理业 | 0.2 |
土木工程建筑业 | 0.2 |
科技推广与应用服务 | 0.1 |
化学纤维制造业 | 0.1 |
农业服务业 | 0.1 |
水上运输业 | 0.1 |
研究和试验发展 | 0.1 |
(二)人才类别
根据调查统计,最缺的人才类别主要集中在技能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其中技能人才需求岗位占44.9%,专业技术人才需求岗位占43.3%,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需求岗位占10.6%,其他类型的人才占1.1%,具体如下表2。
表2 人才类别统计表
人才类别 | 占总样本数百分比(%) |
技能人才 | 44.9 |
专业技术人才 | 43.3 |
企业经营管理人才 | 10.6 |
农村实用人才 | 0.6 |
社会工作人才 | 0.4 |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人才 | 0.1 |
(三)专业、工种
主要专业工种缺人才的统计数据如表3,其中机械、机电一体化、电器类专业、市场营销、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等专业最为紧缺。
表3 专业、工种统计数据
专业、工种 | 百分比(%) |
机械、机电一体化、电器类专业 | 17.0 |
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等相关专业 | 8.9 |
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专业 | 8.1 |
经济、管理学、工商管理、物流管理专业 | 6.4 |
财会、会计、审计相关专业 | 4.4 |
化学工程、轻化工程相关专业 | 4.2 |
行政管理、文秘 | 4.1 |
电子、光电、微电子等相关专业 | 3.0 |
通信、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类专业 | 2.6 |
工业设计、灯具设计与工艺专业 | 2.5 |
电气自动化、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热能与能源工程等相关专业 | 2.5 |
艺术设计、室内设计、美术、广告、平面设计等相关专业 | 2.2 |
人力资源相关专业 | 2.2 |
新闻、传播学、中文、广告 | 1.8 |
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 | 1.6 |
医学、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 | 1.6 |
国际经济与贸易类、日语、英语专业 | 1.3 |
环境工程、安全工程等专业 | 1.3 |
材料科学、高分子材料等相关专业 | 1.3 |
自动化、电机工程类专业 | 1.2 |
法律专业 | 1.1 |
药学、生物工程、药物制剂及相关专业 | 1.1 |
外国语言文学类、外语、日语专业 | 1.0 |
土建类、风景园林、土木专业 | 0.9 |
交通工程、交通运输类相关专业 | 0.9 |
建筑工程、土建、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 0.8 |
仪器及仪表专业 | 0.8 |
服装设计与工程、纺织相关专业 | 0.7 |
船舶与海洋工程、轮机工程等海洋相关工程 | 0.7 |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车辆工程及其相关专业 | 0.6 |
金融、保险学专业 | 0.6 |
冶金、金属材料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0.6% |
下一条: 中山入户口代缴社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