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中山户口代办了解到:三年45人因“代办入学”被骗逾400万元
产品类别 / CATEGORY
联系我们 / CONTACT US

本网站专注于收集中山入户户口咨讯,免费帮助网民解读中山户籍政策。并非政府职能部门,请勿混淆

。如权利人发现存在侵权,请及时与本站联系,请勿抄袭,以及照搬,否则必追究!

中山入户网联系人:何老师手机号码:18923309557

传真号码:88928848

地址:中山市西区彩虹大道11号美银国际大厦11号1幢704卡

新闻
中山户口代办了解到:三年45人因“代办入学”被骗逾400万元
编辑:中山户帮帮   发布时间:2018-07-16

市第二市区人民检察院提醒:“代办入学”骗局频发应引起重视!

为更好地服务和保障中山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即日起,本报与第二市区人民检察院合作推出“检察视点——第二市区人民检察院”报道,结合该院办案实际,通过案件的总结分析,在提醒市民的同时,积极推进平安中山建设,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全力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为建设充满创新活力的和美宜居城市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近年来,随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对公办学校学位需求明显增加,以“代办入学”为名实施的诈骗犯罪案件屡屡发生。

  2015年以来,市第二市区人民检察院共批准逮捕以“代办积分入学”为名的诈骗犯罪嫌疑人8人,案件涉及45 名被害人,涉案金额逾400万元。

  在这些案件中,犯罪分子抓住了家长们的心理,打着“人脉广、关系硬”的幌子,甚至假借“某领导”之名进行诈骗,获取巨额“手续费”。市第二市区人民检察院提醒,这一骗局严重扰乱了学校招生和社会管理的秩序,应引起重视。同时,提醒广大家长提高防范意识,切勿上当受骗。

★典型案例

  ●一人诈骗近百万元

  中山户口代办了解到短短5个月内,犯罪嫌疑人杜某勤凭借 “代办入学”诈骗,将十余名家长引入骗局,诈骗金额约百万元之巨。该案是市第二市区人民检察院办理的“代办积分入学”诈骗案件中的典型案例。

  杜某勤是小榄人,接触被害人的时候,她自称“勤姐”。2015年3月开始,杜某勤多次跟身边人称可以找 “领导”办理学生入学手续。很快,“人脉广、关系硬”的“勤姐”在家长圈里出名了,陆续有家长找她来“代办入学”。

  黄女士想让儿子就读某中学,但积分条件不够。2015年3月,经朋友介绍,黄女士加了“勤姐”的微信,被告知“代办入学”需要“手续费”,前期需支付6万元,办理成功后需再支付3万元。谈了两个星期后,黄女士将6 万元转入“勤姐”指定的银行卡上。“勤姐”满口打包票,事实上此事并无任何进展。黄女士得知被骗后,几次追讨被骗款,“勤姐”仅退回1.5万元。

  黄女士并不是唯一的被害人。据杜某勤供述,她曾以相同的方式诈骗其他13名被害人金额共计约85万元。其中,6名被害人的18.2万元是在2015年7月至8月期间收取。

  被害人报案后,2015年10月15日,杜某勤在东升镇被警方抓获。杜某勤供述,她只是通过办理积分入学的方式帮别人办理入学,正常情况下只要对方不嫌麻烦,也能通过上述方式办理入学,而她自己并没有其他更便捷的方式办理入学。

★案件特点

  ●犯罪嫌疑人

  均为中山户籍

  据市第二市区人民检察院分析,2015年以来,该院办理的“代办积分入学”诈骗案件中,8名犯罪嫌疑人均为中山户籍,这是该类案件的显著特点。

  按照相关政策,目前我市非本地户籍人员的子女想要入读公办学校,都要通过“积分入学”。但公办学校名额有限,让很多家长“心急如焚”,尤其是一些积分不够的学生家长,在不了解政策的情况下,容易上当受骗。

中山入户提示很多犯罪分子利用 “本地户籍”的身份,利用外地家长不了解当地的入学政策,吹嘘自己“人脉广、关系硬”,谎称有亲戚在教育部门可以 “补够积分”,甚至有人谎称可以通过“某领导”争取“内部指标”。如杜某勤诈骗案中,杜称自称其“人脉广、关系硬”,不仅认识某校老师,还能通过关系找到“某领导”办理,最终导致10余人被骗。

  ●熟人朋友圈内

  现“被骗感染”

  经分析,通过熟人、朋友圈介绍,被害人之间出现“被骗感染”的现象明显。上述诈骗案涉及的45 名被害人中,通过熟人介绍而被骗的就有40人。

  检察官发现,向家长们介绍犯罪分子“代办入学”信息的人,大多是被害人的亲戚朋友,他们受犯罪分子的蒙蔽,主动在嫌疑人和被害人之间牵线搭桥,增加了被害人对嫌疑人的信任度,容易造成被害人之间的被骗 “感染”,呈现“多米诺”效应。这些“熟人”,有的本身也是受害者。

  如陈某连诈骗案中,被害人谢某桂通过熟人认识犯罪嫌疑人陈某连后,被陈游说作其“中间人”,并承诺可以支付谢某桂一定的介绍费用。在该案件中,共有18名家长通过谢某桂向犯罪嫌疑人陈某连交纳“代办学位”费用30余万元。

  ●交易见不得光

  被“一骗再骗”

  此类案件中,犯罪分子有一个共性,他们自始至终牢牢抓住了家长们的心理,设计骗局诱骗家长。在家长们上当受骗后,犯罪分子深知家长们也明白 “交易见不得光”和“潜规则”的违法性,不断制造假象,让家长们甘愿被“一骗再骗”。

  部分犯罪嫌疑人通过模仿正常招生程序,虚构“入学面试”等环节,制造出逐步推进的假象,阶段性地向被害人索要钱财。如李某光诈骗案中,李某光谎称带被害人杨某凤的儿子进行“入学面试”,而实际上,他只是带着杨某凤的儿子前往小榄镇人民政府转了一圈就离开了。

  由于被害人在委托犯罪嫌疑人办理“积分入学”时,往往认识到花钱托关系等非正常途径办理入学的违法性,所以无法、也不敢通过正常程序核实办理入学事宜的真假。在犯罪嫌疑人的持续忽悠下,被“一骗再骗”。如王某群诈骗案中,王某群分18次以“订金”、“介绍费”、“赞助费”等名义向被害人何某杏索要钱财高达50余万元。

★检察机关建议

  ◆为有效遏制该类犯罪发生,保障家长们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良好风气,检察机关建议教育管理部门、流管部门要加强政策引导,通过政府网站、新闻媒体、新媒体等渠道及时发布招生政策、招生信息,确保信息公开;

  ◆学校招生部门要加大对新入学学生家长的法制宣传,通过电话及新媒体平台及时解答家长疑问,引导家长通过合法途径办理入学;

  ◆建议增加积分入学指标,降低公办学校的入学门槛,鼓励开办民办教育机构,提高民办教育质量,增加非本地户籍人员子女的就读机会;

  ◆公安、检察机关要加强合作,特别是在每年9月的开学季前后要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加大对此类犯罪的打击力度。

★检察官提醒您

  中山户口办理提醒 切勿迷信“关系办事”

  以免上当受骗

  “代办入学”诈骗案件中,被害人迷信“关系”办事,才会陷入“代办入学”诈骗的陷阱。犯罪嫌疑人多数鼓吹自己“有人脉,有关系,能办事”,被害人不惜花重金通过“走后门”等形式让孩子入读公办学校,不但财产受到损失,而且还滋长不良社会之风。我市积分入学有明确规定,建议家长们熟悉相关政策,学习法律知识,提高防范意识,走正规途径,以免上当受骗。 


相关新闻